网站首页 > 国内快讯> 文章内容

章念驰:为什么说在时期上海老市长汪道涵注定去不了?

※发布时间:2017-12-25 13:34:02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已经76岁的章先生说,他一生只做两件事,一是研究他的祖父章太炎,二是研究,“我的作品不算宏富,也不乏褒贬,但都认认真真完成,没有阿谀奉承与说话。”

  他说,每年老朋友、地区前外事部门负责人钱復先生都会从对岸给他寄全家福照片,“这三十年我们不知道打了多少回交道”。如今钱復先生早已退出舞台,而工作55年的章先生也打算走下工作舞台,享受天天都是星期天的乐趣。

  这或许是他这次破例接受采访的原因。由于对台研究的特殊性,章先生之前很少出现在上。即便如此,他也有言在先,“秘密一桩我也不能讲,我讲的只是这三十年的体会。”

  章念驰:汪老从上海市长退下来后,中央把重任交给他。他说,作为海峡协会负责人,不能在上海成立一个工作机构,所以就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协助他。我不是他的秘书,算是助手,配合他工作。

  章念驰:首先汪老有同理心。他爱、爱。我们要理解近代以来受到的委屈,他们很多观念是经历的产物。你是在跟讲统一,不是在跟敌人讲统一。很多来的朋友愿意找汪老诉说,只要有精力他都会倾听。

  第二是格局大,看得到现实情况与国际格局。美国是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,汪老很重视做美国工作,要让美国理解,问题是我们的核心利益,我们在别的方面可以合作,但在问题上必须承认“一个中国”。

  第三,汪老认为,统一就是共同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,问题的核心是它跟中国现代化的命运一致。

  章念驰: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必然会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,而方面不应该“被解决”,他们也是过程的参与者。

  章念驰:二老(汪道涵与辜振甫先生)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都体现出中国文化,他们品茶、谈京剧、说餐饮、讲书籍版本,哪个脱离“一个中国”?他们之间会互送礼物,最多的是什么?笔筒。什么意思?中国必(笔)然统(筒)一,大家心照不宣。

  章念驰:当然。但汪老注定是去不了的,如果去了就是历史的意外。因为与都变了,我想,凭汪老的言行与人格会让感到祖国魅力,让那些搞“”的人无处遁形。那你说“”怎么能让他来呢?

  章念驰:蒋经国当然知道,两岸交流,最终会达到统一。他了历史的潮流,但这不是他一家之功。我想,如果没有的政策,他也不可能走这条。

  从此,突破了彼此互不往来。我们用20年实现了两岸“三通(通邮、通航、通商)”,经济往来通了,人员交流通了,现在两岸货币都可以兑换了,这些通了以后的变化是谁都挡不住的,现在谁再反对“三通”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。

  对于这30年,认为了“化”和“本土化”的进程,认为有了交流与往来,两岸统一就有希望,但大家都认同这30年非常重要。

  章念驰:“化”与“本土化”本身是没有原罪的,但在变样了。的“化”看起来很爽,但它到后来没有了控制,变成民粹了,变成了一部分人的极端主义对另一部分人的。

  同样,“本土化”变成了“爱台”与“卖台”之争,变成新的。这种“化”与“本土化”是走不下去的,最后会自己葬送自己的道。

  章念驰:两岸的制度、价值观念、生活方式都不同,目前还面临着统一与被统一的问题。现在还在“本土化”的阶段,两岸存在着民间对立,消除这种对立需要一个过程。但是,这种对立与当年的“匪来匪去”,一个亲戚在对岸,一家人受,是完全不同的。

  章念驰:李光耀生前写了本书叫《观天下》,关注了中国、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中东,甚至还关注了地区小国。与新加坡关系那么好,却没有这个章节。这说明,的未来除了统一之外,没有其他出。现在“”搞的那么多“去中国化”动作,不会改变命运,只是让统一的那天增加更多的痛苦。大概所有站得高、看得远的人都能懂这一点。

  最近,一位来的报业大佬跟我说,一些创党元老感慨,当年设计的发展线图,宣传什么、主张什么、目标什么,差不多现在都实现了,但一点没实现,就是“”。因为他们就没有想到一件事,就是中国能如此迅速地崛起,而崛起中的,是无法逾越的大山。

  这就说明,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是多么的重要。当你的工资只是人家几十分之一的时候,怎么谈统一?今天你变好了,来的学生都不愿意走了,要留在这里就业,这就是契机了。

  章念驰:最早研究的学者多是搞历史出身,因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,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。

  那时,我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中国近代史。1984年,市里面筹办上海对台工作展览会,安排我负责“的历史与现状”的文字稿。当时,我对岛内情况茫无所知,只好花几个月时间查阅资料,这让我比别人多了解一些情况。

  章念驰:1988年,上海成立首个对台交流团体“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”,当时还没有国台办与上海市台办。促进会带头人有王元化、乔林、李储文和汪道涵等,上海十年代学界精英大都参与其中。大概是因为我搞历史的,家里又与有联系,就安排我当促进会秘书长,正式参与研究。

  1995年,上海研究所成立。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指定华东政院的曹建明任所长。因为汪老认为,说到底还是一个法律关系,每朝前迈一步,就是法律关系朝前走一步。这种意识非常超前,如今(海协会与海基会)已经达成23个协议,把牢牢锁定下来。

  之后,考虑到不只是两岸的关系,还要放到港澳台“一个中国”历史现状中去看,放到东亚与国际空间中研究,我们成立了民间智库——上海东亚研究所,直到现在我还是法人代表兼所长。

  章念驰:1995年,我第一次去。上海直飞台北只要1个多小时,但因为人为藩篱,要先转机,先后颠沛14个小时。当时不像现在,我们是仰着头看的,它是亚洲四小龙中最强的一条,人均收入是我们的二三十倍。当时,研究问题的还叫“匪情”研究,大家充满对立,认为对方生活在“”中。

  那时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,老百姓的声音已经很大了,我们打交道的对象不再只是,更多是。我们当时对这一点理解还不够,交流的好处就是能纠正认知的差异与盲点。实地走访有利于我搞学术研究。

  章念驰:是一座巨大的结构。它的最底层是交流往来关系,是建立共同体的经济关系,再上层是关系,通过对话谈判来达成协议。塔尖就是设计,规范两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。

  同样,研究是一个大三角。最基础的是情况研究,就是把情况梳理清楚。第二层是政策研究,分析政策的好坏与对错。第三层是理论研究,也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研究,这是极少数人在做的事情。

  章念驰:现在是体制外。我大半生在体制内度过,1997年我开始担任民间学术机构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。

  我希望充分发挥民间的活力与空间,摆脱上级、领导意志、办事,做到客观判断、科学分析、积极建言。运用体制外的思维来补充体制内的不足,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。但这不是另立山头、更不是搞对立,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,都是为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。

  汪老曾对我说过,走下人生工作舞台是最困难的,尤其要漂亮地甩甩水袖、体面走下舞台更难。回首这二十年,我感到努力与付出是值得的,我做了件实事,我也深深感谢与我一起工作的每个人。

  延伸相关词:

 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,倒追小伙被当保姆,陆贞传奇演员表,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,莫小棋三级,保拉的诱惑,李慧珍老公,luciano rivarola,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,电视剧当狗爱上猫

关键词:快讯什么意思
相关阅读
  • 没有资料